为了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的思维含量,2025年10月29日下午,我校国际部为英语教研组举办了中外英语教师教研交流活动。活动由国际部外教Mark主讲,主题为“Bloom’s Taxonomy (布鲁姆分类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为英语教师带来了前沿的教学理念与实用的课堂设计工具。



从“记忆”到“创造”:一场思维进阶的旅程
讲座伊始,Mark老师首先系统介绍了布鲁姆分类法的理论框架。他通过生动的图示,清晰地展示了这一经典教育理论从1956年的原始版到2001年修订版的演进。修订版将认知过程划分为六个由低到高的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Mark特别强调,这六个层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金字塔。有效的教学应如同带领学生攀登这座金字塔,从夯实基础知识的低阶思维出发,逐步迈向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阶思维。他指出,低阶思维是学习的基石,而高阶思维才是培养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核心能力。


理论落地:布鲁姆分类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为了让理论更具操作性,Mark老师结合英语教学的不同课型(如阅读课、词汇&语法课、听说课)分享了具体的应用案例。这些鲜活的案例让老师们深刻体会到,将布鲁姆分类法融入教学设计,能够使课堂环节层层递进,有效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实现从知识灌输到能力培养的转变。

互动研讨:碰撞中外外语教学智慧
讲座结束后,活动进入了热烈的互动问答环节。我校英语教师就如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平衡不同层级的思维训练、如何设计有效的评价量表等问题,与Mark老师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还特别就国内外第二外语的学习环境与教学策略展开了富有启发性的交流。Mark分享了以英语为母语者学习第二外语的感受和收获,我校教师则介绍了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特有的优势与难点。通过对比与碰撞,大家一致认为,尽管学习环境不同,但遵循认知发展规律,系统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提升任何语言学习效率的共通关键。



总结展望:让每一节课都成为思维的攀登
本次教研活动内容充实,视角新颖,为我校英语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范例。教师们将积极尝试布鲁姆分类法融入日常备课与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链和活动链,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向上攀登,让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赋能未来发展的主阵地。
图文:吴碧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