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五中学微官网

示范共享促提升——城厢区英语学科“备教学评一体化”成果展示活动圆满举行
时间:2025-09-30 09:47:15    浏览:

九月的校园桂香暗涌,教研之果亦甸甸盈枝。

9月24日下午,城厢区英语学科“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成果“优秀校本教研、优秀课题研究、优秀教学设计”活动在莆田五中录播室展开。

图片1.png

苏金珠老师首先分享了一节优质课教学设计。本节读写课根据“产出导向法”,将本单元的阅读文本进行重新取材再利用。驱动环节(motivation)给学生设定一个为湄洲岛设计旅游手册来吸引外国游人的场景任务,公众号点赞评论的方式增加任务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促成环节(enabling)通过研读文本来学习旅游手册的语篇知识、语言知识等,形成语篇的结构化知识,同时进行句子仿写,为写作搭建起脚手架;产出环节(writing)先个人独自写作,而后融入小组合作,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完成;最后通过课堂的即时评价(assessing)和课后的学生之间的同伴互评来多角度检视自己的作品,促进学生关注写作过程、反思自身问题,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图片2.png

黄武伟老师以“课题研究与日常课例融合的策略与实践”为主题的讲座从从“为什么要融合”与“怎么融合”两个维度展开深入探讨。黄老师指出,课题研究应服务于课堂、服务于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以问题为导向、课堂为载体、反思为路径的融合机制。在实践案例部分,黄老师以高三英语复习课为例,展示了如何将“5A探究模型”(Ask, Arrange, Amass, Analyze, Advance)应用于“劳动与社会服务”主题教学,引导学生从真实情境出发,完成应用文写作任务,提升综合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最后,黄老师提出教学反思的关键点:是否夯实基础、是否有效提升成绩、是否优于传统方法,鼓励教师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成长。

图片3.png

陈钦老师《把“大观念”做成“小任务”——必修三Unit3 Diverse Cultures单元整体教学分享》的讲座以系统展示如何将“多元文化”这一宏大主题分解为十个可测、可评、可迁移的微项目。陈老师首先梳理单元大观念,随后逐课时呈现“小任务”设计:第二课时让学生用英语推介莆田卤面的起源与风味,实现文化融合的微表达;第三、四课时借助旧金山旅行日志,引导学生绘制“城市文化名片”思维图;第八课时以唐人街文本为范本,写家乡文化短宣,落实“概述—举例”写作框架;第十课时则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中国多元文化”旅游手册。为体现“教、学、评”一致性,陈老师现场分享了“三维”评价表:语言维度聚焦词汇网与语法准确度;思维维度关注逻辑链与创新能力;文化维度衡量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讲座穿插学生作品、课堂实录及分层作业,让“大观念”真正落地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任务”。

图片4.png

最后区进修学校教研员徐海英老师总结,本次活动中,三位老师围绕 “备、教、学、评一体化”,从不同维度分享实践经验。苏金珠老师以湄洲岛旅游手册设计为任务,依托 “产出导向法”,通过驱动、促成、产出、评价四环节,搭建语言学习脚手架,激发学生写作动机,关注写作过程与能力提升。黄武伟老师聚焦课题与课例融合,以 “5A 探究模型” 应用于高三复习课为例,强调问题导向、课堂载体与反思路径,提出教学反思三要点,助力教师专业成长。陈钦老师将 “多元文化” 大观念拆解为微项目,结合莆田卤面推介、城市文化名片绘制等任务,配套 “三维” 评价表,实现 “教、学、评” 一致,让大观念落地。三位老师的分享,为英语学科 “备、教、学、评一体化” 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与范例。


撰稿:陈钦

编辑:陈钦 吴圆方 处室审核:陈玉水 校级审核:林建明
©2020 莆田第五中学微官网